我的关工情怀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8日 来源: 安徽合肥 作者: 章祖文
摘要:我这个人天生喜欢孩子。他们就像鲜艳的花朵,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幸福的开放。1973年我在初中读书放学途中,不幸被农村耕田的拖拉机碰坏腿骨,造成骨折,耽误学习,失去高考的机会,也失去

我这个人天生喜欢孩子。他们就像鲜艳的花朵,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幸福的开放。

1973年在初中读书放学途中,不幸被农村耕田的拖拉机碰坏腿骨,造成骨折,耽误学习,失去高考的机会,也失去上师范、师专的机会。好在“苍天不生无路人”,后来自学,获得新闻刊授大专学历。1982年5月,正好家乡教师缺编,我毅然从国营单位的安徽省巢湖地区建筑安装公司回到家乡——安徽省庐江县大化乡(今属乐桥镇)当上代课老师。

走上三尺讲台,是我梦寐以求的夙愿和初心。

我热爱孩子,我深感作为一名老师的神圣职责和无上光荣,深感孩子们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培养他们,是一种历史责任和我的人生追求。

每当我看着天真烂漫的孩子,总有一种幸福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几天后,我写出了一篇新闻稿子,在原乐桥区广播站播出,后在庐江县人民广播站播出,这是我的第一篇新闻处女作,也是一篇地地道道的关爱下一代新闻。不久,又写出《青春在这里闪光》、《贤妻》、《一位“老广播”的故事》等新闻和散文在原庐江文艺《江花》、《巢湖文艺》和安徽青年报、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等刊物和媒体发表。1979年3月,10万字的散文集《雄鹰翱翔》虽然未被中国青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但受到编辑部三次书信鼓励,并受到总编好评。

当时成为巢湖地区唯一给国家出版社投稿并节选发表作品的新闻和文学作者。

1984年后,由于领导对文化宣传工作的重视和对我工作的认可,也因为我在农村被誉为“乡秀才”“乡土作家”,不久被借调到乡政府工作。从此我被誉为乡村“土记者”、乡村关爱青少年的“热心人”。

1986年4月,为防止在砂石路的三名小学生被拖拉机碰撞,我自己被拖拉机碰断股骨。1988年身体康复后,被组织上安排到小墩、田埠职高工作。后因离家较远,1993回到家乡的大化初级中学任教。庐江县撤区并乡后,到乐桥镇从事宣传文化工作。期间,我积极采访,认真写作创作,到学校、社区、企业、村组、农户掌握一手材料,特别是在农村、学校,我善于孩子们接触,走访、了解、辅导或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每年在“六一”和开学初,我必须到中小学参加活动,并多次到中小学参加典礼上做德育报告,特别是在檀巷小学和乐桥二中的报告和讲话,受到师生强烈共鸣。

汗水与收获永远成正比例。我在三尺讲台19年、文化宣传44年,先后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安徽日报、安徽农网、合肥(巢湖)日报、中国火炬及省、市、县通讯员,199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报道的《县委书记为患白血病初中生捐款》、1999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播出的《老教师的夕阳红》、《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雷锋大姐王巧云》等80多篇稿件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2022年,合肥市和庐江县开展“喜迎二十大”系列征文,我分别获三等奖、优秀奖。2017年,《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通讯被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人大办公厅评为三等奖。据初步统计,仅1995年以来,80余次获得市、县宣传部、人大和关工委表彰奖励。

1986—2022年,多次被省、市、县媒体授予“优秀通讯员”,我的事迹《党旗下的辉煌人生》(作者:王巧云)、《走进土记者》(作者:汪莉)等4篇通讯报道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安徽工人日报、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安徽省关心下一代网站、合肥市人大网、合肥市关工委网、合肥市残疾人网等发表,相关作品获合肥市委宣传部和合肥市关工委表彰奖励。

关爱儿童,关心学生,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一名老教师和关工工作者的一种天职和崇高使命。我清楚的记得,1982年9月新学期时,为提高山区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理想信念,我利用节假日,刻钢板、刻出试卷、写作文、做演讲;当孩子无钱交学费,我总是给困难学生垫交。        

1997年,安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为打好“普九”硬仗,作为初中班主任的我,认真按照政府及学校的要求,千方百计的留住山村每一个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困难学生辍学。这年初冬的一个晚上,我下班后,一次家访了10多个学生家庭,到晚上经过猫头山岭的山洼和清水塘大埂时,漆黑一片,风力又大,我的自行车都在摇晃,帽子飞到地上,也根本找不到。受过几次伤的我,确实很累,心里也有点害怕。可是,当我想到这些面临辍学的孩子,经过我的家访,答应返校读书,我就不感到疲倦,也不感到害怕了。回到家里,已是夜里10点多了,妻子说,你这么晚才回来,那些路,天又这么黑,别把胆吓破了,我说:心里装满了贫困山区孩子,就不害怕了。就这样,我班级72个学生没有一个学生辍学。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一米阳光·薪火相传”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同庐江高新区关工委、庐江县残联、庐江县乐桥镇关工委及辖区“五老”多次去乐桥二中、新民初级中学、上海建工希望小学、黄桥小学、乐桥中心幼儿园和浮槐、老院、檀巷、大化等村居参加慰问,并先后为120多留守儿童送去《中国火炬》和学习用品。

2021年“七一”前夕,我同庐江县关工委组织的老同志参观“舒茶公社展览馆”和“淠史杭罐区陈列室”,恰好遇到安庆市桐城市大关镇新店小学高年级学生参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团队,我抓住这个机会,向100多师生介绍毛主席视察合肥、舒茶公社、安庆“9.16”中学和马钢的历史背景和中国的巨大变化,宣传党的二十大的精神和党史国史,教育和鼓励同学们要有远大理想,勤奋学习,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回顾往昔,我的体会最深的是,虽然已年过六旬,但我仍有一颗钟爱青少年火热的心,一种热爱新闻文学创作的情怀,我觉得这样,自己的人生才更有价值。我想,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要一如既往的对事业追求、热爱,要写好新闻,写好作品;就要到农村、社区、学校一线,甚至到乡村学生家里采访,体验生活,把党和政府对青少年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学生的心坎上,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到千家万户;就要不忘初心,不怕吃苦,去用激情、用汗水付出。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有诗和远方。

回顾往昔,岁月如歌。我欣慰的是通过编读往来,认识了新闻业、文学界许多编辑记者和朋友,特别是中央国家、省、市、县关工媒体和文艺界朋友,安徽电视台7名主持人还曾给我赠书、签名,文艺界编辑老师的书信都一直鼓舞着我笃定前行。他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照亮我从青年、中年到老年的人生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关工委成立30周年的重要批示中对关工委工作和关工人提出殷切的期望。我深知关心下一代工作责任重大,关工宣传使命光荣。今后,我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针,以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己任,永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关工情怀,写好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闻,为广大青少年和广大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发挥自己的余热。

责任编辑:蔡星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