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课的“老兵讲堂”,老兵郭斯行扎根乡村教育六十余年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02日 来源: 中国国防报 作者: 郭冬明 刘思
摘要:“我冲上山顶,手举喇叭筒呼喊‘打得好,打得好!敌人再也逃不了!’”近日,记者来到江西省遂川县草林镇96岁抗美援朝老兵、“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郭斯行家中,见面不久,他就

“我冲上山顶,手举喇叭筒呼喊‘打得好,打得好!敌人再也逃不了!’近日,记者来到江西省遂川县草林镇96岁抗美援朝老兵、“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郭斯行家中,见面不久,他就讲起战斗故事。讲至兴起,老人拄拐起身,右手颤颤巍巍地举起,摆出当年为战友鼓舞士气的姿势。

1949年9月,郭斯行参军入伍,从事战地宣传动员工作,后奔赴抗美援朝战场,荣立三等功。

老人床下放着一个铁皮弹药箱,那是他从战场上带下来的。他打开箱子,向记者展示装在里面的物件:在部队期间使用的笔记本、先后获得的奖章和纪念章……数量最多的,是一沓沓新旧不一的信笺,那是多年来,他教过的学生寄来的。

“我就是想把英雄的故事讲给后辈们听,没想到一讲就是一辈子。”1955年,郭斯行因病退伍返乡,成为一名乡村小学老师。

授课之余,他加入红色老兵宣讲团,还是毛泽东同志旧居的义务宣讲员,时常受邀参加红色讲座。他说:“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兵’的身份。”

一位老教师告诉记者:“郭老师讲述战斗故事时会结合自身经历,很生动很有感染力,让我们受到红色熏陶的同时,还学到国防知识。”

退休后郭斯行并没有让自己停下来,而是一心扑在校外辅导工作上。他将家中小院打造成课外学习室,继续为学生讲课,还担任草林云上红色课堂的“客座讲师”。

“小院虽小,却连着许许多多的家庭。经常有父亲以前或现在的学生过来,或安静学习,或听父亲讲故事。父亲让母亲常备着热水、零食等,赶上饭点就留他们在家里吃饭,很多学生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一样。”郭斯行的儿子郭雄飞说。

十几年的旧衬衣缝缝补补,洗脸巾洗得褪色发白却舍不得换。节俭的郭斯行拿出有限的积蓄,捐款捐物达10万余元,还设立“爱心育才基金”,用于帮助那些家庭困难的优秀学生。

“14岁那年,因为家庭原因,我曾几次想放弃学业,是郭老师的资助和鼓励,让我走到了今天。”郭斯行的学生郭斌燕师范毕业后,申请到大山里支教,“我会将青春献给三尺讲台,在山村课堂讲好‘最可爱的人’的故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郭斌燕常常利用空闲时间,带着孩子们唱军旅歌曲。高亢的歌声,激扬在孩子们的心田。

元旦期间,郭斯行的小院又成为许多学生的聚会点,“老兵讲堂”从未“下课”。2020年,郭斯行被表彰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孩子们都很有出息,每次读起他们写给我的信,就感到自己的一切付出都值得。”捧着一封封信件,看着院中嬉戏玩耍的孩子们,郭斯行欣慰地说。

16277798_8d1ace69c19df89150600e2ef30143cb.jpg

责任编辑:蔡星雨

见习编辑:周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