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关工委:打造专业队伍 连结一老一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4日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关工委 作者:
摘要:一、依托“国家级”品牌,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多年来,内蒙古兴安盟关工委始终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 民族团结从娃娃

一、依托“国家级”品牌,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

多年来,内蒙古兴安盟关工委始终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 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第一批进入中国关工委品牌库,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这一“国家级”品牌。

全盟各地关工委精心研究青少年“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规律,寓教于理、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用小切口展示大主题,把中国共产党故事、内蒙古故事、兴安故事、民族团结故事、脱贫攻坚故事等大题目、大道理化作经典小故事,如:三千孤儿入内蒙、草原英雄小姐妹、人民楷模草原母亲都贵玛等,通过生动形象的小贴士、小题目、小活动,让青少年入耳入脑入心。受到孙春兰、俞正声、顾秀莲等国家领导的肯定和赞扬。特别是2020年,盟关工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的经验,在中国关工委成立30周年表彰大会上,代表自治区做了典型经验交流。

二、创建“国家级”教育基地,开展青少年“四史三爱”教育

打造更多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教育基地,是盟关工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工作的重要抓手,以教育基地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通过“我们的节日”、“弘扬传统美德”、“读中华经典”等活动,开展“四史三爱”教育,用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教育青少年,增强全盟各族青少年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截至目前,“一馆三址”被中国关工委确定为第五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又被中国关工委确定为第六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两年创建了两个“国字号”教育基地。依托两个“国字号”教育基地为代表的全盟78家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盟各级关工委共组织研学实践活动174次,开展读书、征文、演讲、展演活动191次,举办冬(夏)令营87次,参与青少年8.7万人次。

三、实施“两大工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青少年心中

(一)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兴安盟关工委组建了一支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省部级劳模、“感动兴安人物”、正高级职称的专家教授、教育局长、电大校长及中小学校长等为骨干的关工委报告团队伍,收集红色经典,打造品牌示范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立德树人、固基铸魂,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几年来,全盟各级关工委紧紧围绕盟委中心工作,在盟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盟文明办、老干部局、教育局、民委、团委、妇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每年一个主题,传承红色基因。2021年,开展了“学党史、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2022年开展了“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喜迎二十大”主题教育;2023年开展了“学习二十大,筑牢强国梦——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2024年开展了“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集中宣讲活动。盟关工委报告团平均每年宣讲70余场,受众近2万人次。全盟各级关工委报告团平均每年宣讲近1000场,受众近10万人次。

(二)实施“‘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深入开展“‘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并重点打造了“扎赉特旗甜叶菊项目”和“科右中旗科技养羊项目”。党的二十大以来,在“‘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中,全盟各级关工委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青少年关爱保护,参与建设儿童之家192个,捐资助学1483713元,资助困难学生3525人,帮扶困境青少年3043人,帮助重大疾病青少年144人;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65期,培育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545人;参与建设家长学校272个;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四点半学校、校外教育辅导站、假日学校)124个;开展“‘“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主题活动,广大“五老”带头亮家风、立家训、定家规;积极配合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创新,建立“五老” 关爱工作团362个,“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293人,帮教青少年2634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