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信仰有颜色,那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蒋楼村村民、共产党员陈广安的人生信仰底色注定是中国红:共和国的同龄人、八一建军节的出生日、家门口发生过的淮海战役颍河阻击战、幼时受到的红色教育、市关工委特聘的红色故事宣讲员。这抹炽烈的红色信仰,铸就了陈广安念慈在慈的红色壮举。
挖掘红色资源:寻找烈士英名
小时候,陈广安是听着父辈们讲述在距他家不足400米的魏沟口打仗的故事长大的。上学后,陈广安随老师到颍河魏沟口阻击战遗址为烈士扫墓,心灵深处产生了对军人的崇敬与向往。尽管后来陈广安无缘从军报国,但为家门口这场战斗中牺牲的先烈们树碑立传的决心早在他加入团组织时就暗暗下定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拿年轻生命换来的,咱不能忘记。
2005年,靠改革开放政策富起来的陈广安开始圆梦行动,四处奔走寻找颍河阻击战无名烈士相关资料。他没有单位,只能以个人身份寻访,曾被人当成骗子轰出办公室,没少受冷遇白眼和误解委屈,可一旦人家知道一个农民自费为烈士寻亲,又一路绿灯。陈广安先后到四川、重庆、武汉、徐州、利辛、蒙城、濉溪、合肥及阜阳县市区等,行程8000多里,走到哪宣讲到哪。
陈广安先后寻找见证人、知情人300多人,走访老干部、老领导、老专家、老教师、老同学100多人,拍摄照片2000余幅,撰写文稿上万字。他抢救牲地发掘阜阳颍河阻击战的珍贵资料,最终查找到从阜城三里湾到魏沟口共28位颍河阻击战牺牲的无名烈士的真实姓名。
陈广安为此整整奔走了一年七个月,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常常赶不上点,吃不上饭,人整整瘦了一大圈,甚至在三去利辛为烈士张绍民寻亲过程中险些遭遇车祸。
2008年,陈广安完成了烈士们的档案史料搜集工作并在自己家举办史料摄影展,填补了颍河阻击战史料在阜阳党史记录的空缺。历史证明:颍河阻击战是淮海战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淮海战役中的第一道防线,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是不可或缺的一页。
发扬红色传统:建碑纪念英烈
几十年来,陈广安日思夜想地要为颍河阻击战牺牲的烈士们修一座纪念碑,让英灵有归处,让后人有念想,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这段血染的历史。
陈广安出资12万元购买了砂石等材料,又找来建筑工人,于2008年3月12日动工建碑。他整天泡在工地,一脚泥水、一身灰尘,既当小工,又当监工,生怕出一点质量问题。经过20多天的日夜奋战,于当年4月4日清明节时落成纪念碑,他说“28名烈士有家了”。
此后他就一直义务守护在纪念碑园区,打扫卫生、清理垃圾、铲除杂草、植树种花,浇水喷药,修枝看护,为此他又投入13多万元。
陈广安把搜集到的党史资料,连同纪念碑全部无偿捐赠给区政府。颍河阻击战烈士纪念碑被市政府命名为“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市区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传承红色基因:宣讲颂扬英雄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其中颍河魏沟口阻击战最为惨烈,战斗从早上5点打到下午5点,解放军连续五次摧毁十二兵团搭建的浮桥,硬是挡住敌人无法渡河。情急之下敌派兵从洄流集迂回渡河来到魏沟口东面小坝上,架起重机枪和小炮向我阻击战士突然射击,张绍民、马思营等12名坚守魏沟口阵地10多个小时、连续打退敌人五次进攻的解放军战士壮烈牺牲。颍河阻击战有效地阻止了十二兵团北上的时间,为我军布阵歼敌赢得了宝贵时间,颍河阻击战的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颍河战歌”。
陈广安利用这一红色历史和遗址,用红色教育点亮青少年信仰之灯。每年清明节前10多天里,陈广安都忙不停地接待各界人士前来祭扫,备好条幅,调好音响,作好记录,拍好照片,主持仪式,义务讲解,哪怕是一个家庭一两个人。2018年清明节前夕,颍上县南照镇余海龙老人带着孙女慕名来到这里,陈广安为两人耐心讲解并赠送资料。
仅2008年以来,陈广安就宣讲了1100多场次,听众达35万多人次。其中2019年清明节1天宣讲27场,听讲学生6000人。他还走进机关,学校、工厂宣讲红色故事。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编印了《颍河战歌》画册1000本赠给青少年。
19年来,陈广安为纪念颍河阻击战的烈士们自掏腰包100万元之多,而他付出的精力更是用金钱难以衡量的。一普通农民,不拿国家工资,与28位烈士非亲非故,但他却用一生去坚守。
陈广安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他先后被评为村“优秀共产党员”、区“道德模范”、市“阜阳好人”、省2024年第一季度“安徽好人”等。
75岁老人,60年心系英烈,倾一己之力投入百万多元为烈士树碑立传,19年义务宣讲红色故事,35万多人次受到教育,坚守初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尽力前行。这就是陈广安的红色信仰故事。
责任编辑:蔡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