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们要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才能有所作为,这就是成才的“长板理论”。孩子若能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就更容易获得成功。
一、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
蒂姆·汉特是一个小时候成绩很差的学生,数学、法语等考试有时只得几分,在班里的成绩经常是倒数第一。他最终却成为英国生物学家,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是怎样从“最差生”逆袭成卓著的科学家的呢?
用蒂姆·汉特博士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清楚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汉特生在牛津市,牛津大学各系经常举办科普讲座,谁都可以去听,汉特经常是第一个到场。其中生物系讲的物种起源、人体的新陈代谢等深深地迷住了汉特,他觉得生物体真的是太奇妙了,进而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尝试选出自己的特长
蒂姆·汉特只是自然而然地学习,各门功课都没有特别下功夫。这样一来,他反而清楚了自己究竟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比如,他在中学时就知道自己不是搞数学和物理的材料,他曾开玩笑说:“我11岁就成为拉丁文极差的生物学家。”
考上剑桥大学生物化学系之后,他如鱼得水,最终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确实有很多年轻人不清楚自己的短长,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干什么,别人往往也不会给他指出来。那怎么办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汉特说:“那你就去做各种各样的事,不要光闷在教室里读书,要通过广泛的活动来确定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责任编辑:孙大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