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关工委深化扶困助学扶志育人 为困境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坚实保障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1日 来源: 安徽省安庆市关工委 作者:
摘要:近年来,市关工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把扶困助学、扶志育人作为关工委系

近年来,市关工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把扶困助学、扶志育人作为关工委系统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重要抓手,联合有关部门、爱心企业、公益组织等,持续创新活动载体、强化工作举措,着力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滋养、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今年6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在宜调研时对该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指出“亮点多,成效突出,希望再接再厉。”

一、完善资助制度体系,确保助学行为有力有效有公平。全市上下联动。按照“财政支持、社会捐助”原则,在全省关工委系统率先成立“安庆市关心下一代爱心基金会”,完善基金会章程,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指导各县(市、区)成立爱心助学会,拓宽助学行动新领域,推动慈善救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化,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全面精准摸排。组织各级关工委每年深入学校、乡村和社区,全面摸排困难学生家庭和学习情况,在学生资助系统引入家庭困难学生基础信息数据库,利用大数据精准聚焦原建档立卡等困境家庭困难学生,做好信息采集、比对、认定、审核、公示,确保资助“不错一人、不漏一人”。全程跟踪监督。根据困难学生认定和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加强与教体、残联、民政等部门数据共享,严格落实帮扶对象资格认证,规范做好助学善款发放工作。同时,采取网上公示、电话回访、入户调研等举措,确保帮扶全过程透明公开,资金直补到户到人。各级关工委每年回访受资助困难大学生1000多人,没有发现差错、疏漏和不公平现象。

二、凝聚社会多元力量,营造爱心助学好人好事好风尚。持续拓宽筹资渠道。与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安徽公益项目组合作,设立“英贤爱心助学”项目、“985”专项助学基金项目,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发放助学金375.5万元、资助经济困难大学生536人;会同市慈善总会、爱心企业等设立关工助学慈善项目、关工助学助残项目等,有针对性地对家庭困难、身有残疾等困境大学新生进行帮扶。如2024年统筹市慈善总会、市关工委爱心基金会资金30万元,对全市100名当年考上大学本科的家庭困难、品行兼优的考生,每人一次性资助3000元。丰富关爱帮扶活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服刑人员子女等青少年群体的关爱帮扶,常态化推行困境儿童公益夏令营、“五老”和青少年结对帮扶、爱心助孤助困行动等活动。重点关注特殊儿童,开展深度扶残助残活动,如备受广大网民关注的宿松县“扭扭车少年”张亮患有先天性“脆骨症”,2022年参加高考被大学录取,宿松县关工委“雪中送炭”送上爱心助学金,并承诺帮助解决家庭生活和就医方面的困难,使张亮同学顺利圆梦大学。加强主流舆论宣传。市关工委网站及时刊发各地帮扶活动的动态新闻,并积极争取主流媒体支持,多角度宣传报道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助人为乐、奉献社会、大爱无疆的优良行为品质,以及受助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回报社会的精神风貌,在全社会营造关心、重视和支持助学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拓展扶志育人内涵,引导受助学子爱党爱国爱家乡。注重思想教育。在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注重对受助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成长引导,组织各级中小学开展资助“两节课”、“百千万”走访、“诚信、感恩、励志”主题教育、励志成长成才典型评选等活动,逐步培养受助学生爱党爱国情怀、诚信意识、感恩意识以及励志精神和健康人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持续跟踪帮扶。加强与受资助大学生的联系,定期与他们就读的院校沟通交流,及时跟进掌握学习、生活情况,“一生一档”建立成长档案。针对受助学生群体成长中的问题和困惑,利用节假日邀请受资助大学生代表返校座谈互动,并适时开展关心家乡建设、帮扶留守儿童等活动,推动实现“志智双扶”的有效成果。引导回馈社会。在校园之星、文明标兵和道德标兵等评选活动中,积极推出受助学生典型代表,如桐城市受助学生段悦获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颁发“春蕾榜样”荣誉称号。建立受助者助人良性循环体制,勉励受助学子树立远大理想、学成后回馈社会。如太湖县汤泉乡黄岗村李心愿、岳西县王锦鹏、桐城市黄学玉等同学在关工委和基金会资助下顺利进入大学就读,均决心化“感恩”为“敢为”,接力“关心下一代”,毕业后将回报家乡、奉献力量。

责任编辑:唐子韬  

返回顶部